江西沟,一个位于青海湖旁默默无闻的小镇。自2005年起,十五年来每年都有一批志愿者走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镇民族寄宿制小学开展扶贫支教工作。这群年轻人来自河北大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2020年3月1日,在本该开学的日子里,河北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却没有如期而至。突如其来的疫情、1700公里的距离阻隔了他们奔赴江西沟的脚步,但阻隔不了他们支教的热情。病毒无情人有情,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江西沟分队的张梦迪、赵鑫、宋亚南、高梦琳四名支教志愿者在这场战“疫”中坚守岗位,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帮助孩子们进行网上学习,始终心系孩子,心系学校。
“老师,你来学校吗?”“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就回学校了,在家好好学习哦”这是五年级学生央金卓玛和志愿者张梦迪的对话,张老师对于服务地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亦师亦友,这个大哥哥会非常认真地向他们讲授英语知识,偶尔会很严厉,也会非常体贴地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这个略显漫长的寒假,也让张梦迪和孩子们之间的想念翻倍。
志愿者高梦琳、赵鑫分别担任服务地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英语老师,不能如期开学,让两位老师担心起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没有网上授课经验的两位老师,开始钻研起钉钉群“云”授课,在志愿者的小群里不断尝试直播,从直播界面、声音到课堂互动、家校作业面面俱到,成为了两名合格的“网络主播”。
负责学校各类文件撰写、修改以及公众号运营的志愿者宋亚南,虽不能返校参与各类活动,但是也隔空同学校一起进行了复学准备工作和日常活动总结,一页页疫情防控预案、一份份活动简报、一张张修改材料,牵起的是她对学校的无限思念。仁青多杰校长一句“你再不来我们的宣传几乎为零了”,不仅是对她工作的极大肯定,也是她与服务地日益深厚的情谊。
疫情来势汹汹,战“疫”研究生支教团在行动!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做好一线支教志愿者、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接到返青通知后,四名志愿者略显兴奋,“终于要回去了”“讲真,那天做梦竟然梦到他们都比我高半头了”“好想回去坐在办公室南望雪山,北望青海湖啊”“再不回去我都忘了他们长啥样了,也不知道我寒假留的作业写完没”。
河北省疫情防控仍然处于一级响应,他们四人便要为了心中那份“志愿情”远赴千里。确定返青时间后,志愿者张梦迪便第一时间告知了父母,没想到回应他的是沉默。“从高中起就没在家里待过这么久了,虽然在家我老是捣乱,但一说要离开,我爸今天晚上一下子就不说话了”。“你们怎么去?”“坐火车硬卧”“路上这么久,人员这么密集,很危险的...”这是宋亚南和父母的对话,对话背后是父母满满的担心和不舍,临走前的早上,爷爷奶奶坐立不安,对她千叮咛万嘱咐。高梦琳的父母在她的背包里塞了许多口罩和消毒用品,“你都拿着吧,我们再去买”,为了避免她接触密集人群,准备开车180公里将她送到火车站。“记得及时消毒”,赵鑫的母亲直到下火车都在叮嘱他。即使对家人有再多的不舍与依恋,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你们坐火车去相对安全一点,不要坐飞机,现在输入性病例很严重,路上一定要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研究生支教团指导老师李亚林在支教团例会上这样叮嘱。“你们出发了吗?我已经安排学校南太老师去西宁火车站接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等你们!”服务地江西沟镇民族寄宿制小学仁青多杰校长安排好了志愿者的返校事宜。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切让四名志愿者的返青之路不再孤单。
4月8日江西沟分队四名志愿者正式踏上返回第二故乡之路。他们各自从家出发,全副武装,通过层层关卡,顺利会合。严密防控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二十二个小时除必要饮食外四名志愿者全程佩戴口罩,路途中经多次体温检测,4月9日上午十点三十六分,四名志愿者到达西宁火车站,乘坐学校的车辆于当日下午两点到达共和县恰卜恰镇卫生院进行常规检查及信息报备。即使已经在高原生活了近130天,再次返回海拔3000米的地方队员们依旧有些许不适应,伴随着头痛与呼吸不畅队员们返回城北二区进行为期7天的居家隔离。4月16日四名志愿者正式返岗。
到达服务地,他们放下行李便与学校老师一同迎接孩子们开学。测量体温、酒精消毒、发放口罩...他们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熟悉的服务地支教生活由此开始......
一年的支教时间不长也不短,他们喜欢用影像记录下他们的支教生活,热爱摄影的赵鑫,最喜欢的就是扛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服务地的冬天、美丽的青海湖、连绵起伏的雪山、壮丽的日出日落……高原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新奇而又充满挑战,需要烧牛粪的炉子、没过脚踝的大雪、抬井水喝的日常……四位年轻人手机里最多的照片和视频就是在服务地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的互相帮助和陪伴,让略显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宋亚南感悟:2020年的寒假对我来说实在是漫长,3月1号本该是开学的日子,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不能按时返回服务地,但是学校工作不能推迟,于是我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便开始了线上的工作安排与交接,日常写简报,日常改文件,让我有一种在学校的感觉,只不过没有办公桌,没有抬头就看得见的雪山,没有突然门外一声“报告”,突然想念羞涩地叫一声“Miss Song”扭头就跑的孩子们了……接到返青通知后,人虽在家,心早已飞到学校了,看到学校群里每天的各种活动,我更加期待回到服务地的生活了。虽然错过了青海湖开湖,但是我们一定不会错过遍地油菜花开……
张梦迪感悟:生长在藏牧区的孩子,不是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可以想象到的,他们没有流畅的网络,跟着奶奶爷爷的孩子,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孩子们通过家长的手机发消息说:老师,你什么时候来呀?老师,今天的作业留了吗?老师,老师……通过不流利的汉语,通过搞笑的表情包,我深深感受到他们迫切回到校园的心愿。想起了蓝天白云下绿茵场上的足球少年,想起了课堂上调皮捣蛋的淘气鬼,想起了课下欢声笑语的孩子们。
赵鑫感悟:作为一名95后青年共产党员,能在神圣的青海湖边,在深蓝的天空之下,每天与纯真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记录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深入了解藏区牧民的日常生活,为西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与自豪。今年疫情虽然严重,途中存在感染风险,但我们把对孩子们的责任放在首位,积极响应服务地的召唤,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青海。
高梦琳感悟:因为疫情,三月没能如期开学,在家一直担心孩子们的英语是不是已经忘光了。虽然知道回来生活上肯定还是会不适应,回来要面对58个“熊”孩子,虽然他们上课偶尔不好好听课,气的我肺要炸掉,还要借助小蜜蜂吼叫才能镇住他们,但一想到他们教师节给我们写的小纸条,在黑板上写的英语老师求求你不要走,就觉得即使路上再难再危险都想尽快回来见到他们,再看看他们淳朴的笑脸,再看看青海湖,再享受一下草原的云和风,满满都是收获。
2005年,河北大学组建了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十五年来,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从第一届的白手起家,到如今180人众志成城的大团队,共同传承着“青春汇聚、河流入海、弘文励教、薪火相传”的“青海湖精神”。十五年接力筑梦,十五年聚沙成塔,十五年青春守护,十五年的振铎兴庠,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始终不忘志愿初心,把爱与责任放在心间,在雪域高原续写着奋斗青春的中国梦。
舌尖上的河大|返校第一餐,心动美食pick哪一个?
我在家乡 想念河大